喜報丨資產突破萬億元,存款突破八千億元!
福建農信“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開好局
“十四五”開局之年,福建農信積極融入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業務發展實現“開門紅”。截至2021年3月末,福建農信資產總額突破10000億元,存款余額突破8000億元,改革發展邁上新臺階。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李衛民表示,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和金融方針政策,堅持將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結合、堅持將外部宏觀形勢與內部微觀戰略有機結合、堅持將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有機結合,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聚焦“四個更大”新要求,緊扣四項重點任務,持續擦亮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金字招牌”,積極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貢獻農信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
鞏固支農支小主陣地
1929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合作社在閩西誕生。九十多年來,福建農信積極傳承和踐行紅色農信初心使命,堅持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深耕支農支小主陣地,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至2021年2月末,涉農貸款金額3571.9億元、占比68.4%,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164.08億元、占比42.07%。
堅持寫好支農大文章。福建農信發放了全省20%以上的涉農貸款、50%以上的農戶貸款、近20%的小微企業貸款、近40%的涉林貸款和70%以上的扶貧小額貸款。結合“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福建農信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積極作為,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推行“支農支小白名單”制,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承包農戶”的聯合授信模式,滿足農業農村的融資需求,支持做強做大做優福建鄉村特色產業,打響福建優質、綠色農產品、海產品、林產品的“福”字號品牌。
著力當好支小排頭兵。福建農信創新推出戰“疫”系列貸款產品,做到應貸盡貸、應延盡延、應減盡減、應免盡免,全力支持復工復產滿產達產。至2021年3月末,已依托“金服云”平臺發放貸款10229筆、金額172.82億元,戶數、金額均位居全省銀行業首位;為中小企業紓困推出一攬子服務,疫情防控期間累計投放三期紓困專項貸款資金66.34億元,放款金額、戶數均居全省銀行業首位;僅2020年即累計為三農、小微企業減費讓利超40億元,展現農信擔當。
致力轉型創新
提升服務客戶新境界
市場是守不住的,不進則退。互聯網時代,優質的客戶體驗是獲客、留客、活客的關鍵要素。福建農信系統樹牢“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積極順應數字化經濟發展大勢,發揮科技賦能作用,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米”,讓客戶“最多跑一趟”甚至“一趟不用跑”。
以“黨建+”鞏固線下傳統優勢。舉措一:派駐金融助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做強覆蓋全省鄉村的線下網絡,實施金融助理進村入戶工程,累計派駐金融助理6004名,并聘任鄉村振興信息員4280名,覆蓋全省15135個行政村,并總結形成“挎包銀行”“紅馬甲”先鋒隊、“狗不叫、娃不哭”客戶經理、“壟上行”金融服務隊、“鄉村振興金融輕騎兵”等品牌精神,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
舉措二:聯合科特派。不斷豐富“金融助理+”內涵,與農科院建立戰略合作,重點做實金融助理與科技特派員的雙基聯動,將金融知識、農業技術、服務價值帶下鄉,并推出“科特派產業貸”等特色產品,串起“產業+科技+金融+人才”服務鏈條,把文化、產業、科技、金融統籌起來,帶動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富。
舉措三:深化多社融合。通過建立信息渠道共商共享、綜合金融服務協同、農村信用體系共建、農村電商合作發展、融資擔保體系合作、股權戰略合作等六大機制,聯合供銷社、合作社、益民信息社等基層組織,探索構建多社融合的新型農村合作體系,打造金融、電商、物流、民生、服務五位一體的網點轉型之路,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拓寬金融服務內涵。
以“場景+”提升線上服務能力。亮點一:金融插上智慧翅膀。拓展智慧醫療、智慧停車、智慧校園、智慧物業、云繳費、行政服務等20大場景的數字化支付服務和智能化場景服務;重點聚焦醫改,將金融科技與醫療服務相互融合,通過“銀醫通”項目打造“智慧醫療”新平臺,實現全渠道掃碼繳費方式,開啟銀醫合作新模式,幫助解決廣大農民看病難問題,目前已基本實現縣域醫院全覆蓋。
亮點二:持續提升客戶體驗。手機銀行簽約客戶近1200萬戶,微信關注用戶超1500萬戶,創新推出為農村老年客戶量身定制的簡易版手機銀行,是全國農信系統首家實現與微信“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省級聯社;啟用客戶經理掌上銀行移動綜合服務平臺,微信銀行“福農e廳”開啟客戶經理“云辦公室”服務模式,充分借助“金服云”“產融云”“單一窗口”等平臺,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一站式”綜合服務。
亮點三: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創新推動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系統共建、數據共享、資源互補,已累計發放1500萬張社保卡,建立以鄉村為網格的基礎農戶信息,結合大數據分析,構建金融信用與營銷“雙循環”體系;獨家合作建設“福農e政”銀政直聯平臺,實現了財政性扶貧惠民資金“一鍵到戶、一屏盡覽、一卡通取”,截至2021年3月末,全省共有48家行社開辦福農e政業務,服務全省315個代發單位,代發農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補助等財政性資金73.35萬筆、6.54億元,服務發放對象覆蓋面超過50%。
把握時代脈搏
共奏鄉村振興交響曲
“三農”工作重點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福建農信立足縣域法人機構“小、快、靈”的特點,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先行先試助力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有效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做強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舉措一:支持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福建農信結合各地實際,精準對接支持我省“6+4+5”產業新體系、現代農業968工程、特色農業“3212”工程、鄉村十大特色產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例如,沙縣農商銀行與沙縣小吃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先后推出小吃創業融資擔保基金貸、小吃加盟貸、裝修加盟貸、小吃創業卡2.0線上貸款等“小吃金融”系列信貸產品,向小吃業主累計授信近3萬戶、31億元,助推沙縣小吃走向全國、引領風**。
舉措二:激活農村要素。結合全省山、海、林要素稟賦,整合形成了“福農”“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信貸產品,首期推出23款全省通用產品,投放規模已近千億元。在此基礎上,制定并推動福農綜合服務戰略,有效整合農業農村生產要素,主動對接共建縣域要素平臺,推動綜合金融服務、支農惠企利民政策、資源資產信息、配套服務機制、農民行為記錄、要素登記流轉、參與主體協同聯建等“七個上平臺”,通過“政策+產品+服務”模式,撬動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探索綠色金融的農信實踐。亮點一:福建農信緊跟福建生態省建設布局,以南平、三明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綠色信貸重要內容,創新碳匯貸、低碳貸、綠色轉型貸等特色產品,至2021年3月末,全省農信系統綠色信貸余額近300億元。
亮點二:聚焦林業改革。福建農信踐行“兩山”理念,始終把林業金融創新作為深化林改的重要推手。率先在全國發行第一張“普惠金融·惠林卡”,已被中國銀保監會、國家林草局、國土資源部列為“可復制、可推廣的良好做法”并全國推廣,累計發放惠林卡2.7萬張、授信24.01億元。積極配合林票制改革,創新推出“金林貸”,根據林票價值實行免擔保、線上化、批量化授信,實現資源資產化、股權林票化、林農股東化。
亮點三:助力海洋經濟。沿海農信機構打造“藍色專營支行”,從打通海洋經濟產業鏈入手,創新網漁貸、海域貸等特色產品,創設海上信用漁區,全面對接綠色化水產養殖、深遠海養殖、工廠化養殖、海上牧場、遠洋漁業、水產品精深加工、水產冷鏈物流、漁港及漁港經濟區等項目,助力福建現代漁業發展。至2021年3月末,全省農信系統支持海洋經濟信貸余額超200億元。
情暖山海間,奮進正當時。
福建農信將對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對照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的要求,把福建農信發展同福建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結合起來,更有情懷、更有責任、更有擔當地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再做新貢獻,以優異業績獻禮建黨100周年!